Loading... - 湖北省—天门市—石家河文化:文明经历高峰后遭遇突然衰落。钺——王权的象征。后期出现植入型文化,与中原相像。五帝时代的后半程,邦国时代出现。禹伐三苗时期,城邦废弃。出现牙璋这样的北方礼器,说明中原文化南下,导致石家河文化消亡。 </br> - 山西省—陶寺古城:距今4300年,人口数万,建筑众多。宫殿区、贵族居住区、普通居民区、祭祀区、仓储区、手工作坊区等一应俱全。红铜铃——标志金石之声时代即将来临。金字塔式等级结构。 </br> - 山西省—襄汾县—陶寺村南:扁壶。上面文字疑为“文尧”,是对尧的赞颂。距今4400~4000年,属于尧舜时期。圭尺、立表——古代度量衡工具。体现君权神授的正统思想。地中之都、中土之国——中国概念的最初起源。 </br> - 陕西省—神木县—石峁遗址:石砌城址,距今4000年左右,面积425万平方米,可容纳4万人居住和生活,中国史前规模最大的城址。粘附在墙体上的彩绘图案。石峁遗址和陶寺遗址属于同一时代,二者至少有300年的共存期。鼎盛时期的石峁文化突然衰落,环境变化,大规模迁移。 </br> - 邦国时期百花齐放,有各种不同的理念、意识形态、生活方式。良渚文化信奉巫鬼、巫术。 - 良渚文化过度开发资源,把社会的宝贵财富,过度用在毫无实用价值的玉器生产上面。玉矿的衰竭,导致良渚文明的衰落,最终诱发社会崩溃。 - 海拔太低,只有2~3米,海平面稍微升高,就会导致淹没,生态脆弱。 </br> - 河南省—偃师—二里头遗址:公元前19世纪~公元前16世纪,夏朝都城。广域王权国家,可以掌握广大区域的国上之国。 </br> > **如果说波澜壮阔的邦国时代是满天星斗的话,夏朝的出现,让满天星斗转化为月明星稀。“中国”一词最早出现在西周初期一尊名为“何尊”的青铜器上,其铭文将包括偃师在内的洛阳平原成为中国,意为“天下之中”。中华文明从多元无序经过百川归海,走向多元一体。** 最后修改:2024 年 04 月 15 日 © 允许规范转载 赞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你有用,请随意赞赏
5 条评论
文献引用规范,学术态度严谨,值得借鉴。
研究方法科学,数据支撑充分,结论可靠。
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挚的情感,让人感同身受,共鸣不已。
真好呢
看的我热血沸腾啊